当前位置:首页>行业
北向资金,净流入,聪明资金等都是误区,真相是这样的
2023-08-31 10:13:43
来源:玉名W


(资料图)

近期介绍了不少行业的误区,很多股民对此感觉很受用,但也提到了另一个因素,有没有交易和操作方面的误区,这个很可能更关键。因为这种通用的误区,很可能导致各个行业博弈时都会碰到,远比单一行业使用范围更广。所以,这让玉名也有一个深层次的思考,选择了几个常见的误区,对此详解,也是一种提醒吧。有关成交背后的门道说到成交,投资者会有两个最最常见的问题,那就是怎么看净流入与净流出;怎么看北向资金的买卖。但这两个也是最容易产生误区的。首先,必须要说明一点,北向资金真没有什么特殊的,如果非要说其不同,那就是通过沪(深)港通进入A股的北向资金,在国内没有资金账户,买入时对A股就是资金的纯流入,卖出是纯流出,这样会有比较多的噱头。除此之外,北向资金并没有什么奇特的。

股价运行中的散户心态因素

其次,“买卖相等”,是指成交的总量相等,但为什么很多软件会有净流入和净卖出。主要是源于,“等待买入和卖出”与“竞买竞卖”的不等,比如说北向资金,多了一批外资买盘后,净买入就等于纯粹的新增资金,也等于增加了“竞买方”,这样从竞价成交角度,相当于风险偏好高的资金将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给比下去了,那么再想买,就必须付出更高的价格,从而形成一种推高。

外资净卖出造成的下跌过程则刚好相反,竞卖盘增加的量超过竞买盘,竞卖盘之间竞争风险偏好,其中风险偏好更低的卖盘愿意接受更低的价格,导致股价下跌。任何场外资金的净流入流出,都是通过改变买入或卖方的风险偏好来推升股价。但如果考虑这个市场的资金量整体是比较大的,北向资金仅仅是其中一部分,只不过看净买入和净卖出的情况更简单。而若是整个市场资金角度,则很可能是一个存量资金的情况,这个时候就复杂很多

所以,单纯拿北向资金说事儿,本身就是在混淆视听,就好比这个市场中,竞价买入的大单或竞价卖出的大单就一定比其他投资资金聪明吗?这显然就是伪命题了。另外,有增量资金进入的上涨,一定会放量,因为增量资金把卖方高风险偏好的资金也成交了;但如果纯粹是风险偏好变化(比如市场高位持续出利好),则不一定会放量。所以,很多时候股民过分在乎资金属性(是北向资金,还是普通资金),而在乎资金的盈利模式更有意义。资金的风格因素思考:

从每年收益来看,主动量化基金在 2014-2016 年、2022 年上半年和2023年以来相较主动权益基金均存在超额收益。主动量化和主动权益,明显是交替领先的情况。具体来看,主动股票基金,占优的周期是市场无主线行情、行业轮动时间段;中小盘股占优、风格配置机会时。很多主动股票基金有自己的能力圈,比如消费,科技,新能源,行业或者风格快速切换,他们很有可能不跟,或者等跌了很多,跌到他们都开始怀疑自己信仰的时候,才会去主动调整。如果是有节奏轮动的时候,主动股票基金就有了用武之地。

从量化基金与主动股票基金的走势来看,2019年之前,差距并不大。两者拉开差距主要是在2019-2021年,这个阶段刚好是抱团行情,市场偏向于大盘成长风格。相反,我们在2021年初之后,风格变化频率很高,这样就各自占优的阶段。其中,主动量化基金在整体大小盘风格上,呈现出一定的小盘偏斜,在成长价值维度上,相对主动股票基金在价值上暴露更多。

没有全能的资金模式,各自时间周期占优

同时,如果我们将基金的各因子细分,也会发现差别巨大,有的偏好股息率,这样在长周期利润产出稳定;有的则偏好估值因素,这样对市场情绪化因素格外偏好;有的则偏好市值因素,这样在大盘价值周期更为占优;而有的偏好预测成长性,这样业绩周期证伪或支撑因素格外重要了。这个其实印证了前面资金的那个因素,没有资金是全能的,只能是在某个周期占优,所以盲目追随资金,而不考虑市场时间周期与盈利模式,是没有意义的。

关键词:

相关文章